記得剛皈依時,我有很多疑問。 皈依翌年,我的代皈依師(香格瓊娃尊者上師)從美國來香港弘法,尊者上師鼓勵弟子多提問,於是我就請尊者上師宣示:「人從何而來?」尊者上師宣示:「人從無明而來。」這個答案,令我生起很大的好奇心。
那一年,我就決心考取聞法上師。每位報考生,都必須恭讀阿王諾布帕母的《入法門論》這本佛教入門的基本知識,常用的佛學名詞,此寶書都解釋得很清楚。為求考試「一擊即中」, 我每晚都很努力地溫習。 當我恭讀到第283頁的課題「十二因緣」時, 我便想起曾經請尊者上師宣示的那個問題:「人從何而來?」 尊者宣示:「人從無明而來。」 眾生無明做業,所以生生不息落入輪迴之苦。
以下是《入法門論》裏對十二因緣的解釋: 十二因緣,又新名其為十二緣起。
(一)無明。過去世無始之煩惱。
(二)行。依過去世煩惱而作之善惡行業也。
(三)識。依過去世之業而受現世受胎之念也。
(四)名色。在胎中心身漸發育之位也。名者心也,色者即眼等之身。
(五)六處。六處即六根等為六根具足將出胎之位。
(六)觸。二、三歲間對於事物未識別苦樂,但欲觸物之位也。
(七)受。六,七歲以後漸對事物別苦樂而感受之位也。
(八)愛。十四、五歲以後,生種種強盛愛欲之位也。
(九)取。成人以後,愛欲愈盛馳驅諸境取求所欲之位也。
(十)有。依愛取之煩惱,作種種之業,定招來果之位也。有者業也,業能有當來之果,故名為有。
(十一)生。即依現在之業於未來受生之位也。
(十二)老死。於來世老死之位也。
「無明」和「行」,就是你過往生因為無明煩惱,做了很多善或惡行,種下輪迴的因。「識」就是因應你過去世種的因,墮入輪迴,投胎母體。「名色」就是你的五臟六腑在母體日漸發育成長。「六處」就是你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通通已發育完成,那時就可隨時脫離母體。離開母體,你就開始接觸這個充滿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的五毒的花花世界。「觸」就是指當你二、三歲孩童期間對於事物,雖然未能分別出是開心或是痛苦,但已有想接觸外面世界的欲念。 「受」就是成長到六,七歲以後漸漸感受到對事物的開心或是痛苦。「愛」當你十四、五歲青春期的時候,就會不知不覺生起種種強烈的愛欲,貪著所有的愛,例如父母的愛、朋友的愛等等。「取」到了成人階段,愛欲的感覺越來越強盛,驅使你不擇手段,去奪取更多的愛。「有」就是因為想盡方法和不擇手段,又再一次無明造業。 「生」和「老死」就是依你所做善惡業的記錄,來定你再下一世輪迴到三善道(天人、阿修羅、人),抑或是三惡
道(畜生、餓鬼、地獄)。
佛教是一個既科學又高智慧的宗教,一個「十二因緣」就已經把人為何一次又一次墮入輪迴,及母親懷孕到生產的整個過程解釋得清清楚楚。 已為人父母的朋友,當你的孩子問你:爸媽,究竟我從哪裡來呢? 你大可向他們解釋十二因緣了。
(備註:本文純屬個人理解僅供參考,一切正知正見當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親說之法義為準。)
阿旦
2016年9月30日
文章版權為福慧行、靜心淨語擁有。文章來源:
福慧行 靜心凈语
https://sherly88888.blogspot.tw/2017/08/blog-post_40.html?m=1
留言列表